目前,我國普通農戶有2.6億,其中家庭承包經營農戶有2.3億;家庭農場有87.7萬個,其中在縣級以上農業部門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達44.5萬個。新形勢下,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,普通農戶和家庭農場發展也表現出階段性特征,從長期趨勢來看與美國家庭農場發展頗有相似之處。
(一)農業人員數量下降、土地流轉速度加快。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,不以農業收入為主的普通農戶數量快速增長。據全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,非農戶和非農業兼業戶數量從2009年的3993萬上漲到2016年的4698萬,7年時間增加了700多萬戶,平均每年增加100萬戶。從三次產業就業角度來觀察,農業從業人員數量下滑速度明顯,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總量的比重從1978年的69.6%,下降到2000年的50.0%,再繼續下降到2016年的28.3%,每年下降1個多百分點,絕對數量每年減少1000萬人以上。與此同時,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加速流轉,2016年底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5.1%。可以預期的是,隨著城鎮化、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,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第二、第三產業,農村土地流轉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,為家庭農場的增長創造了前提。
(二)家庭農場數量快速增長、規模不斷擴大。從納入縣級以上農業部門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來觀察,2016年總量為44.5萬個,比2015年的34.3萬個增長了30%;平均經營土地面積增長,從2015年的151.5畝增加到2016年的215.1畝,擴大了63.6畝。從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規模來分析:經營土地面積50—200畝的小型家庭農場,占總量的63.2%;200—1000畝的中型家庭農場,占總量的34.3%;1000畝以上的大型家庭農場,占總量的2.5%。其中,大型家庭農場增速快,比總體增速快9個百分點。
(三)家庭農場市場化、多元化程度不斷提高。隨著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,家庭農場經營風險增加,倒逼其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,實施標準化生產,強化品牌培育和推廣,追求更高的產業增值收益。到2016年底,銷售收入超過100萬元的家庭農場達到2.9萬個,擁有注冊商標的家庭農場達1.7萬個,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家庭農場超過9200個,一批家庭農場還成為了大型龍頭企業的出口備案基地。同時,家庭農場的經營范圍從主要限于農業生產環節逐步走向多元化經營,從糧經結合、種養結合,再到種養加一體化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占比達到10.6%。據農業部對全國3000多戶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情況的跟蹤監測,家庭農場的年平均純收入達到25萬元左右,勞均純收入近8萬元,不僅遠高于普通農戶收入,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,農場主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農民。
雖然我國同美國的國情、農情有很多不同,在人均占有土地的資源稟賦方面存在天然差距,但從農業人員減少、土地流轉加速、家庭農場規模擴大的階段性特征來看,我國家庭農場發展變化符合全球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,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家庭農場的演進趨勢也高度吻合。當然,相比于美國、歐洲家庭農場的數量減少、規模不斷擴大的質量提升階段,我國尚處于普通農戶平穩退出、家庭農場數量快速增長與規模不斷擴大并存的數量擴張階段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在一些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家庭農場質量提升階段的發展苗頭。上海市松江區家庭農場數量在2013年達到了高的1267個,隨后數量不斷減少,2016年為966個;平均經營規模則從113畝增加至143.3畝。
您好,歡迎蒞臨潤農節水灌溉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